megrxu

差异

第一次听说保送生这个词,应该是高中竞赛的时候。

那个时候还对竞赛懵懵懂懂,还没有打算去搞。虽然选拔考试拿了前几名,但是觉得自己和那些挂在墙上的人显然不是一样的。我怎么会有他们那样优秀。

在高中的时候,如果光看高考,循规蹈矩地学着各种东西,弄明白各种东西,确实不算是很吃力,但需要稍微用一点功。英语什么的,确实搞来搞去搞不明白,就只能用老师的方法背。到最后也就只能拿个差不多的分数。

竞赛却不太一样。并不是学不学所决定的。看之前学长们的厚厚的书,刷过的题,用过的教室,也给人一种和常规学习完全不同的感觉。之后至少坚持了两年,没有一天是轻轻松松觉得自己清楚无比的。最后也就只拿个差不多的名次,不足以保送,也不至于难看。

那个时候以为的保送生,像古时被附体的文人一样的天才。


上大学之后,查了查,三个舍友竟有两个保送生。好强啊,心想。以为竺院进来的都是这样厉害。江浙地区的保送生,显然要比我们那边更加厉害。

后来才知道稍稍不太一样。这里的保送生指的是外语保送生。

说起外语,就想起我们那边的外国语大学。英语老师常常用来调侃男女比例。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除非有着无比的热情,外语专业绝对不会是第一的选择。外国语学院就更不用说了。

得知竺院一半多的人都是外语保送生,不免有些不高兴。答些似乎是小升初的时候的文化常识和竞赛题(小升初的时候确实做过这样的题),英语很厉害,就能顺顺利利提前半年进入浙大。感觉太方便了。

但是后来发现,要他们去高考的话,也绝对能虐爆我。因为实力是绝对不输人的。

所以问题出在哪里了?


竺院招了一半以上的保送生。他们也绝对有相当的实力。外国语学校的没有考上国外大学,却不得不去外语专业学习外语的那些优秀的孩子们,都被浙大揽过来了。

作为很多地区都是相当一流的外国语学校,即使是比较落后,或者是事出不巧没能出国的那一批学生,也绝对有着一流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做了这样一个筛选器,就让并不是很想读外语的优秀学生来了浙大。

前一阵子衡水中学要进入浙江,嘘声一片。说发达的素质教育省份浙江完全不需要衡水中学。可能也是这样的吧。杭二的优秀学生每一项都强太多了。在落后的地区想都不敢想的教育模式下,他们也一直培养着一批一批的相当一流的学生。

这里的超级中学的个数同样是很少。但是普通中学的教育质量,就足够霸气了。


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人跳楼,有每天没钱吃饭的学生,冬天会在教室里生火,操场不大,所以需要在楼顶做操,校园欺凌暴力屡见不鲜。那还是本地区最好的小学。

我读初中的时候,有一直保持成绩的第一,有把共产党宣言打印出来阅读,有相当聪明的同学。各个同学让我看到了实在的文化底蕴的差异。千奇百怪的优秀。

我读高中的时候,可能麻痹的太久了,渐渐只能看到应试和竞赛的优秀了。更优秀却更努力的人,一直不少。


读大学的时候,全方位的碾压才渐渐认识到了。有太多太强的人。似乎是一种物种级的碾压。但是实际上根本不是。不都是一样的吗?

不都应该是一样的吗?当然不应该是一样的。环境和城市,氛围和熏陶,物质条件和价值观灌输,各种客观条件综合起来,会造成相当大相当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有些人可以一代弥补,但是更多的人可能需要几世代的积累和进步才能慢慢接近。


这是阶级差异吗?也许算是。但是没有任何人有错啊。



可能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