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我就是讨厌那些乏味的人。
——听某互联网公司职场八卦故事有感
我时常想,他们的生活是怎样无趣的。 他们会和自己最亲密的人聊些什么话题。 他们在对待万物时,会有怎样的敬畏或者是感叹,还或许就是麻木不仁。 他们真正热爱的事情是什么,而他们又如何去热爱。 如果他们没有现在的地位,他们又会怎么去生活;当遇到我们的时候,他们又会如何表现。
我总觉得他们一开口,气氛就开始乏味了。 甚至于一在评论区回复,一在聊天群里回复,即使是相当不正式的场合,一股迂腐又好笑的气息就开始蔓延了。 不清楚这到底是他们真的就这样想,还是他们觉得这样的表演才是合适的,才是符合「身份」的,才是合理的。 甚至于这个身份,无法在任何时候被消解掉,让其他人看到他「人」的那一面。
这也许要归咎于这个社会太喜欢造神,而人们更喜欢那些完美的事物(并非真实)。 连受害者,都被苛责不能有丝毫污点。 那么这样剩下的能坚持活跃(并且愿意去活跃)的,必定都是些外表光鲜的腐臭皮囊。 也许真实的东西真的一点也不「好」,但接受这样的「不好」,我觉得才是健康的社会发展的方向。
说到这里,确实感慨现在的美学教育实在是太缺乏了。 缺乏了这些教育,人们真的没办法辨别什么是美的,也没办法理解为什么「丑」也可以是美的。 只剩下了互联网上的狂欢和站队。 这点上甚至不如我记忆中的小学时候的社会意识(2010年代)。
在这个世界上,是否真的有人会觉得他们有趣。 或许还是有的。只是他们的另一面被完整地隐藏起来了。 只是没必要对我们(这些弱者)展示。 也许在他们的认知中,身份是不同的,那么再怎么靠近,也不可能成为良友,或者说,也不值得真心对待。 有时候我觉得他们认知中,身份的差异甚至跨越了物种。 对猫猫狗狗尚且有怜悯之心,对所谓的下级却不会有丝毫手软。
前言所述中,好像他们是一种彻彻底底的利己主义。 但真的论起来,他们却也许并不会成长为真正的反社会主义者。 他们缺乏信念,缺乏真正坚持的东西,也缺乏思考。 也许这一切都是惯性,也许乏味的来源就是在于惯性:他们不会去思考、只会去模仿,只能去依附更强者。
有时候我甚至想去可怜他们了。如若他们真的有坚持的东西,那必然只剩「生存」这一种。 仿佛他们所干的事情,是为了他们自己的生存:不这么干的话,就会死去。 那么这样也许是最令人可怜、唏嘘的可悲物种,唯一生存的可能就是去作恶。 但事实通常不是这样:在很多时候,他确实毋庸置疑地,是既得利益者,而并没有受到生存的威胁。 他只是这么去选择了,选择了一条让他人痛苦,让自己满足的路。
或许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是这么选择的,或许他们的无知和愚蠢(或者邪恶)超出想象,以至于他们不知道(不可能)去选择稍微平衡些的另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