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grxu

一点心理学理论的认识

还是了解的太少了,只能谈谈浅显的认识。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是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创立的并发展的,起源于精神治疗。

包括遗传的性格构造在内,人心理的发展是由幼时的经历决定的。 人类的行为,经历和认知大部分是由非理性的欲望所决定的。 这些欲望大多是无意识的。 试图将这些无意识的欲望引至意识层面会引起自身保卫机制的心理抵抗。 意识与潜意识(被抑制的)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会引起心理疾病如精神衰弱等。 这些被抑制的潜意识可以通过专业手段来使患者意识到。

阶段及成年

成人个性形成的关键,似乎与幼年期,儿童期及少年期经历过的几个阶段有关系。每一阶段的发展与儿童专注于身体上的某处部位有关。因此有口腔阶段,肛门,阳物崇拜,生殖器阶段等。比如在口腔阶段,儿童更注重口的感受,吮吸或者咬的动作会尤其的多。

在阶段内,如果有关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对于相应的某种固恋就会产生,即 “利比多(Libido),或称精神能 (Psychic Energy) 固着在这一阶段上”

「我」

自我,本我和超我。

如果按照我的理解的话,自我像是一种冲突结果,是由本我,即无意识和超我,那一部分我知道但实际上与我无关的社会准则,规律等等之间的冲突而造成的。

每时每刻实际上我们只能跟自己的自我进行对话,并不能意识到自己的潜意识。超我的部分迫使自我意识进行克制,规范自身地行为适当地进行反思等等。但是本我不能被意识到,却不停的在暗中活动,从深层支配着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成为人的一切动机和意图的源泉。

认识

上一篇中讲到的,「被灌输想法」,实际上似乎是超我的体现。被告知的所有的规律和社会准则,经过内化之后形成超我,使得自我进行自律约束。对儿童来说,这样也是实现了初步的社会化。经过对外界信息的接触和理解,习得怎样的社会行为在当前环境下是合适的,并且与之进行同化。

学习理论和行为主义

以刺激和反应的锁链来解释行为的。当一个人在某种环境中,理解到某种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是自己预期的,经过记忆,在之后类似的情景下,就会试图产生同样的行为。如果这样的反应持续有效,那么这种行为就会慢慢在记忆中根植。

普遍机制

  • 联想 两者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时间上的相关。比如中性刺激和奖励的联系,如果持续强化这个过程,就会慢慢把刺激和奖励联系在一起。

  • 工具性条件反射 通过偶然发现的自己的行为而获得了某种奖励,这样就会使得自己在某种情境下主动去进行这样的行为。

  • 模仿 简单观察自己希望的目标的行为模式,并且通过模仿套用在自己身上,得到的学习经验。

认识

看起来似乎学习理论是非常简单且符合直觉的,但是却能解决很多问题。在简单的学习方面,一个人和一只狗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但是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将所有的行为都归结于单独的学习过程,在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就不能恰当的解决了。比如,人们在遇到没有遇到过的情景之后,除了回忆之前的学习,还有很大的创造性。且对于学习内容的整合,也并不是简单的建立反射能够解决的。

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批判了前面所说的行为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综合的、有目的或目标导向的行为。人在产生行为时,不是被动的反射,而是主动的结合之前所有综合的知觉,思想和意识等等之后,进行模式刻画,形成的有关周围世界的图式。

在综合的过程中,不仅仅时对于现象的记录,还有很多高级思维模式,比如进行判断,进行原因的猜测和分析等等。之后得到的结论才由此继续影响着对情景的反应。

发展

  • 归因理论 人们总是要对不符合自己认知的事情找到一个原因。这也是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人对自己获取到的信息的一种深层次的处理,

  • 认知相符理论 使自己的认知结构相符合,相平衡的需要时个人行为的动机因素。 也就是说,我们在不断接触新的信息的过程中,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比如某件事情并不能由现有的认知结构进行解释,我们就会想是不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类似获取的信息是否准确,之前的结构是否有问题等等,最终总要达到一种平衡。

认识

认知理论似乎解决了之前的行为理论中的太过简单的问题。

场理论

场理论里面很重要的概念是生活空间。大概就是人本身和周围的空间构成了一个心理场,而这个心理场作为一个综合整体影响着人们的行动。

其次,另一个概念张力系统也很重要。这个的意思大概是,如果我们每时每刻的想法都达到满足,那么基本上我们的心理场处在一个平衡的张力系统下。但是如果我们产生一点扰动,比如某一个任务没有完成,就会形成一个「没有解决的张力系统」。

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其实似乎之前上社会学入门的时候学了很多。冯刚老师也讲了很多例子。主要就是人的社会角色。人们的行为是在自我认同的社会角色下驱动的。但是如果同时占有两个角色,就会在个体上产生心理上的冲突。但是这些对社会角色的期望,并不是以个体为主体的,反而是由社会决定的。



可能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