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日趁著週末,和同學在上海。
其實主要是去看自己的小侄子。
第一天到了大伯家裡,呆了一個下午 + 晚上。
開始侄兒沒有睡醒,不讓我帶。後來就很開心地讓我抱了,甚至還來粘我,讓我拿東西給他玩。記得上次在老家的時候,他還小,是死活不讓我抱的。
第二天去了幾個地方玩。
上海可能有很多的老街。走到不知名的地方,突兀的、不合年代的景象有時會突然闖入視野中。
慢慢走到了 1933 老場坊 那裡,路上留心了一下,在路牌上被翻譯為 「1933 Shanghai」。
這個地方被吹的很酷,之前就早有耳聞。不幸的是老場坊在嚴格意義上也不算是個完全室內的旅遊景點,打傘也是很麻煩的。
(鏡頭上有雨點)
後來發現這種失焦感非常有趣,拍了許多。
臨走的時候,下樓看到了個視窗,透出點光。
遠處,高樓的高處已經隱沒在水汽中了。
到下午時,雨又有點大了,室外的專案已經不是很合適。
於是打車去了上海博覽中心,去看設計之都展。
票價 60 塊,就門票和贈送的書本(其實彷彿是廣告集合)來說,還算挺精美的。然而實際上令人心動的實物沒有太多,感覺有點不值。
之前提到的失焦 + 某個地方的彩色玻璃。
70 週年。
某個地方的逆光。這個地方是個圓柱形的空腔,裡面有 LED 射燈射出來的文字。並不是很有趣,但是好看還是好看的。
特別提一下的是另一盞燈,是一行以來感覺最有趣的東西。效果就是整個扇面都在發光,然而原理卻相當簡單。
光線在扇形的類似光纖(但不同,是二維的)裡面全反射。本來光纖應該只會在分割面透出來(如同光纖的兩頭),但是很多小突起被人為地加在了扇面內部。於是這些小突起就成為了新的光源。從而得到了相當多數量的小光源。
這樣的光打下來是挺舒服的。但是當時沒有留心這個產品的牌子。
我感覺所謂設計就應該是這樣吧。是組合的藝術,將簡單的東西堆疊,使其發生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