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grxu

真實、思想與資訊

Jun 23, 2015  

卷一:真實

「你是否想過,我們所感知的世界,究竟是不是真實的?」

「『真實』?這或許只是我們對感知的一種定義。外界的資訊流經我們的感官,大腦解析這些訊號,當我們能順暢地理解和預測這一切時,便稱之為『真實』。它更像是一種邏輯自洽的錯覺。」

「但我們每個人的感知,從源頭上就是一致的嗎?」

「這正是問題的核心。表面上,我們能夠無礙地交流,似乎能理解彼此基於同一個世界的想法。但我們眼中的世界,果真別無二致嗎?有研究表明,即使是所謂的『正常』視覺,人們對色彩的感知也存在細微差異。我們口中的『紅色』,或許只是後天教育強加的共識標籤,其在每個人視網膜上喚起的體驗本質上可能千差萬別。以此類推,我們的觸覺、嗅覺、聽覺——所有通向世界的視窗,都可能是獨一無二的。」

「所以,世界是『我』的世界。我的存在本身,就定義了它的呈現方式。」

「可以這麼說。我們每個人都戴著一副獨有的『濾鏡』觀察世界。但摘下濾鏡後,那個客觀、絕對的『真實世界』又是什麼樣子?我們眼中的景象,如果只是它在我們思維中的投影,我們又該如何去觸及本體?我更傾向於一個顛覆性的猜想:世界本身並無與我們交流的意圖。它只是存在著,而我們恰好進化出了能夠主動捕捉並解析其洩露資訊的生理結構罷了。」

「對於這樣的終極問題,任何結論都為時過早。我們所知的,實在太少了。」

卷二:思想

「我們與動物的根本區別,究竟是什麼?」

「思想。人類是擁有高度社會性和強大主觀能動性的生命,而思想,正是這一切的基石。它是我們與動物最深刻的分野。」

「思想……嗯。它也是一種工具,一種無形的枷鎖。馴服野獸,可以用食物引誘,也可以用肉體痛苦逼迫。而對於人類,除了這兩者,還多了一種更高階的手段——思想的植入。它往往更徹底,更有效,也更可怖。思想能讓懦夫變得無畏,讓強者變得謙卑;它能顛倒黑白,指鹿為馬,讓謊言成為真理,讓虛構成為現實。」

「我們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僅僅透過交流嗎?」

「似乎如此。語言、文字、聲音……這些符號構建了橋樑,讓我們得以交換思想,達成共識。」

「那設想一下,如果我們沒有發聲器官,交流會以何種形態發生?」

「想象一下史前的人類是如何發現聲音的妙用吧。從無法發聲的魚類,到能摩擦喉嚨製造聲響的爬行動物,生命總在尋找表達的出口。或許在智人出現之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在嘗試用各種聲音傳遞最原始的情感:宣告領地、表達恐懼、或是傳達喜悅。」

「如果沒有聲帶,或許我們會演化出其他的『通道』。比如,透過更可控的電磁波——腦電波的直接共鳴,或是體表的發光器官。若真如此,光將承載著思想飛向遠方,思維將變得徹底透明,我對你說的每一句話,都將是整個世界的廣播。」

「一個不存在謊言和偽裝的社會……那必將催生出一種我們今天無法想象的全新文明形態。」

「必然如此。」

卷三:資訊

「上次我們談到了一個沒有交流障礙的透明社會。」

「是的。在那樣的世界裡,當一切偽裝都褪去,人性將徹底改變。秘密不復存在,窺探他人內心或許會從禁忌變為日常,就像我們現在刷八卦新聞一樣,成為一種滿足好奇心的消遣。畢竟,當所有人的『八卦』都公開時,它就不再是秘密,而僅僅是資訊。」

「但這會帶來一個巨大的技術難題:資訊過載。光波、腦電波這類媒介,其資訊密度遠超聲波。當億萬人的思維洪流同時湧來,我們該如何篩選出自己需要的那一滴水?」

「屆時,我們必然會進化或創造出新的機制。或許,每個人的思想資訊都會帶上獨特的『精神簽名』,就像聲音的頻率一樣,讓我們可以精確『調頻』到想連結的人。我們會發展出在無限資訊中精準導航的能力。」

「無限資訊?我不認為資訊可以無限膨脹。任何事物的泛濫都可能導向自身的毀滅,資訊也不例外。當資訊的洪流達到某個臨界點,我相信文明會找到更高效的壓縮方式。例如,用一個高度凝練的符號,去代表一整段複雜的思想或一部史詩。」

「這讓我想起一個科幻故事:外星人僅用一個『點』就帶走了地球的所有文明資料。他將海量資訊編碼成一個極長的數字,在前面加上『0.』,然後在飛船上蝕刻一個微小的點。這個點到船頭的距離與船身總長的比值,就精確地對應著那個無限接近於零卻蘊含了一切的小數。」

「這就要求技術的精度達到匪夷所思的程度,遠超我們今天的原子級操控。也許我們需要一個無法被逾越的物理常數作為基準,比如普朗克長度。或者,我們需要更高階的數學工具——某個特殊方程的唯一解,或是某種終極演算法,讓資訊的壓縮率再次實現指數級的增長。」

「但這樣一來,這些高度壓縮的資訊在『外人』看來,就成了無法解讀的噪聲。那麼反過來思考,我們當今宇宙中那些看似隨機、毫無意義的背景輻射或脈衝訊號,有沒有可能是某種更高文明傳遞的資訊?」

「這引出了另一個問題:如果更高階的文明存在,他們為何不與我們交流?」

「交流的前提是雙方存在於可相容的時空尺度。那個假想中的文明,可能宏大到我們只是其身體裡的一個夸克,也可能微小到我們無法觀測。又或者,他們的時間流速與我們天差地別——在我們眼中,他們或許像岩石一樣永恆靜止;在他們眼中,我們的一生可能短於一次閃光。還有一種更微妙的可能:我們雙方都識別到了對方的存在,但都因為無法理解對方的資訊形式,而錯誤地認為對方是更低階的、無法交流的文明。宇宙中最遙遠的距離,或許不是空間,而是認知。」

最後修改於 Jun 23,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