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grxu

差異

第一次聽說保送生這個詞,應該是高中競賽的時候。

那個時候還對競賽懵懵懂懂,還沒有打算去搞。雖然選拔考試拿了前幾名,但是覺得自己和那些掛在牆上的人顯然不是一樣的。我怎麼會有他們那樣優秀。

在高中的時候,如果光看高考,循規蹈矩地學著各種東西,弄明白各種東西,確實不算是很吃力,但需要稍微用一點功。英語什麼的,確實搞來搞去搞不明白,就只能用老師的方法背。到最後也就只能拿個差不多的分數。

競賽卻不太一樣。並不是學不學所決定的。看之前學長們的厚厚的書,刷過的題,用過的教室,也給人一種和常規學習完全不同的感覺。之後至少堅持了兩年,沒有一天是輕輕鬆鬆覺得自己清楚無比的。最後也就只拿個差不多的名次,不足以保送,也不至於難看。

那個時候以為的保送生,像古時被附體的文人一樣的天才。


上大學之後,查了查,三個舍友竟有兩個保送生。好強啊,心想。以為竺院進來的都是這樣厲害。江浙地區的保送生,顯然要比我們那邊更加厲害。

後來才知道稍稍不太一樣。這裡的保送生指的是外語保送生。

說起外語,就想起我們那邊的外國語大學。英語老師常常用來調侃男女比例。對於當時的我們來說,除非有著無比的熱情,外語專業絕對不會是第一的選擇。外國語學院就更不用說了。

得知竺院一半多的人都是外語保送生,不免有些不高興。答些似乎是小升初的時候的文化常識和競賽題(小升初的時候確實做過這樣的題),英語很厲害,就能順順利利提前半年進入浙大。感覺太方便了。

但是後來發現,要他們去高考的話,也絕對能虐爆我。因為實力是絕對不輸人的。

所以問題出在哪裡了?


竺院招了一半以上的保送生。他們也絕對有相當的實力。外國語學校的沒有考上國外大學,卻不得不去外語專業學習外語的那些優秀的孩子們,都被浙大攬過來了。

作為很多地區都是相當一流的外國語學校,即使是比較落後,或者是事出不巧沒能出國的那一批學生,也絕對有著一流的學習能力和成績。做了這樣一個篩選器,就讓並不是很想讀外語的優秀學生來了浙大。

前一陣子衡水中學要進入浙江,噓聲一片。說發達的素質教育省份浙江完全不需要衡水中學。可能也是這樣的吧。杭二的優秀學生每一項都強太多了。在落後的地區想都不敢想的教育模式下,他們也一直培養著一批一批的相當一流的學生。

這裡的超級中學的個數同樣是很少。但是普通中學的教育質量,就足夠霸氣了。


我讀小學的時候,有人跳樓,有每天沒錢吃飯的學生,冬天會在教室裡生火,操場不大,所以需要在樓頂做操,校園欺凌暴力屢見不鮮。那還是本地區最好的小學。

我讀初中的時候,有一直保持成績的第一,有把共產黨宣言打印出來閱讀,有相當聰明的同學。各個同學讓我看到了實在的文化底蘊的差異。千奇百怪的優秀。

我讀高中的時候,可能麻痺的太久了,漸漸只能看到應試和競賽的優秀了。更優秀卻更努力的人,一直不少。


讀大學的時候,全方位的碾壓才漸漸認識到了。有太多太強的人。似乎是一種物種級的碾壓。但是實際上根本不是。不都是一樣的嗎?

不都應該是一樣的嗎?當然不應該是一樣的。環境和城市,氛圍和薰陶,物質條件和價值觀灌輸,各種客觀條件綜合起來,會造成相當大相當大的差異。這種差異有些人可以一代彌補,但是更多的人可能需要幾世代的積累和進步才能慢慢接近。


這是階級差異嗎?也許算是。但是沒有任何人有錯啊。



可能相關的